-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栏[08/03]
-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数[08/03]
-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投[08/03]
-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征[08/03]
- ·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刊[08/03]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逐日工程”取得重要阶段性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接下来,段宝岩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目前已经实现的一对一传输的基础上,又将投入到微波大功率无线传输一对多等方向的探索当中。 段宝岩介绍说,“而西电搭建的这个地面验证
接下来,段宝岩院士带领的研究团队,在目前已经实现的一对一传输的基础上,又将投入到微波大功率无线传输一对多等方向的探索当中。
段宝岩介绍说,“而西电搭建的这个地面验证系统,是全链路全系统的,实现了从跟日、聚光、光电转换、微波发射到微波接收整流等完整过程。”
此外,一旦地面无线充电桩的构想获得突破,其在民用及军用两大领域都有着广阔的现实价值。比如,其能在边远地区供电、救灾、突发事件无线供电以及降低恶劣气候(台风强度、走向等)影响方面大展身手。再比如,其可直接应用于对军用卫星、空间武器、大型舰船、地面军事设施的无线供电,特别是在军用应急雷达、平流层飞行器、无人机群等无线供电方面具有令人激动的应用前景,可确保持续、灵活、可靠、实时的能源供应,保障军事力量的有效性和国家安全。
2022年6月5日,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带领的“逐日工程”研究团队传来好消息,世界首个全链路全系统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顺利通过专家组验收。这一验证系统突破并验证了高效率聚光与光电转换、微波转换、微波发射与波形优化、微波波束指向测量与控制、微波接收与整流、灵巧机械结构设计等多项关键技术。
首先是太空运转的各类航空器以及地面运转的移动设备。段宝岩设想,空间太阳能电站未来可以成为轨道中的“太空充电桩”。他指出,目前中小卫星需要携带庞大的太阳帆板进行充电,但其效率低,因为当卫星运行到地球阴影区时便无法充电。如果有了“太空充电桩”,卫星则不再需要庞大的太阳帆板,只需一付可收展的接收天线,就像加油站一样。
当天上午,在经过了深入、细致的现场考察、咨询交流等环节后,以吴一戎院士为组长、包括另外三位院士在内的九位专家组成的评价组一致认为:
而在“人才演兵场”的作用方面,则可以用段宝岩常常给学生讲的一句话进行概括,那就是“一代做给一代看,一代更比一代强”。段宝岩非常注重在学生中尽早发现科研好苗子,一旦发现就选入项目组锻炼、悉心培养。2022年5月,当“逐日工程”项目组博士生钱思浩顺利完成毕业答辩,准备跟同学们出去庆祝一下时,在本科时就发现其科研潜质的导师段宝岩叫住了他。“有几个地方还可以再修改一下。”就这样,他以继续改论文这种特殊的方式度过了答辩通过之后的第一个夜晚。据统计,在“逐日工程”项目组中,80后及90后科研人员占比已经达到61%,他们在多个子系统的磨合中,已经逐渐成长为理论功底与工程水平比翼齐飞的全能型人才。
“空间太阳能电站研究,目前在全世界是一个热点。”段宝岩院士介绍说。据了解,自1968年美国人彼得?格拉泽提出建设太空电站的构想之后,先后已有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能源部联合启动并资助的“1979SPS基准系统”,欧洲启动的“空间探索与利用的系统、概念、结构和技术”研究等。
段宝岩院士团队研制的全链路全系统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通过验收
全链路全系统地面验证系统验证了完整过程。与此同时,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团队提出了欧米伽(OMEGA)空间太阳能电站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方案与美国的阿尔法(ALPHA)设计方案相比,具备三个优势:控制难度下降,散热压力减轻,功质比(天上系统的单位质量所产生的电)提高约24%。
项目正发挥着“技术工具包”和“人才演兵场”作用
许多了不起的成就,其实都靠点点滴滴的细小努力积累而成的。“逐日工程”这个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就是在段宝岩院士亲自示范带动下,经过项目组几十上百名师生精诚协作,一点一滴搭建起来的。2022年6月5日,全链路、全系统的空间太阳能电站地面验证系统通过验收,这个时间比原定的技术路线节点提前了近三年。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逐日工程”验证系统各子系统的搭建,以及一次次失败之后重新再来的艰辛与痛苦,都凝聚在下面这样的一个个瞬间,以及项目组团队成员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身影之中。
有一天深夜,天气预报显示一场暴雨将在几个小时以后抵达。刚刚在南校区试验场测量完聚光器型面精度,张逸群正打算将空中系统落地回收、搬回库房时,却发现了一个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空中系统和地面支撑运输结构难以完全装配,这里牵扯到了结构和控制诸多因素。一个小时的无果尝试之后,眼看乌云密布,他拨通了远在20里外北校区的另一位团队骨干陈光达教授的微信视频。又是一个小时的远程讨论,无果。此时已是凌晨两点,一辆轿车从北校区的南门驶出,半个小时后,陈光达出现在满头大汗的张逸群身旁。此刻,雷声滚滚,他们终于在大雨到来的最后一刻之前,将空中系统完美降落在地面支撑运输结构上,将系统完整无缺地搬回到了库房。
文章来源:《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网址: http://www.xagcdxxb.cn/zonghexinwen/2022/0615/822.html